首页 > 专题专栏 > 新阶段 再出发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> 打赢三大攻坚战 > 正文

【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】脱贫攻坚路上的领路人

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工作侧记

2013年的夏天,定远县西孔村有个大新闻,村里都在热议来了个85后女大学生村官。“我们几十年都没从地里‘抠’出别的东西来,一个黄毛丫头能行?”村民们似乎对这个初来乍到、看似文弱的新村官信心不足。然而,大学毕业后扎根农村7年,她不仅是全国人大代表、“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”,还获得了“全国青年五四奖章”。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,全心全意带领村民“自主脱贫致富”,让西孔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“落后村”,渐渐成了产业兴旺的“明星村”,13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了。

要扶贫先做群众贴心人

扶贫工作是村第一书记的头等大事。

作为村第一书记,王萌萌时刻牢记“没有理由去推卸,只有想办法去落实。”只有真正了解村民的实际情况,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,才能有效地开展精准扶贫。王萌萌稍有空闲,便带着“本子”走门串户,听听村民的心声,再一条条的帮大家排忧解难。

六本厚厚的笔记不仅是她的工作纪实,更是她奋战在脱贫攻坚之路的深深足迹。她用自己的真情和脚步,一步一步走进了群众的心里,成了村里百姓的“贴心人”。

2013年7月,在西孔村村民代表大会上,她把发展现代农业实现“民富村强”的想法说出后,村民们普遍持怀疑态度——一个刚毕业的“小丫头”能让耕种多年的土地产生更多效益?面对现实,王萌萌深知“口说无凭不如先试先行”。于是她作出一个大胆决定——自主创业。2013年8月,她贷款近20万元,创立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,建设草莓园。虽然一波三折,但年底红灿灿、亮晶晶的成熟草莓正式上市,有了实实在在好效益,村民纷纷前来参观咨询。王萌萌看见大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兴趣被激发,便趁热打铁,创立皖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,吸纳社员100多人,发展种养循环经济,实现了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,带动村里的贫困户逐渐脱贫致富。

如今,西孔村已形成“一年四季有花开,一年四季有果熟”的现代化产业村。

抓关键扶贫路走的稳

“项目、技术、销路是产业扶贫的关键。”在实践中,王萌萌找到了抓产业扶贫的“良方”。

缺项目,她就结合西孔村的自然条件,因地制宜选定有潜力、稳增收的产业项目,并率先示范,让群众看得见效益,增强信心。缺技术,她就充分整合资源,采取村远程站点视频教学、邀请专家讲座、联合企业观摩等方式,提升贫困户技能水平。2016年7月,她在创业示范基地免费举办“马铃薯水稻绿色轮作双千工程”培训班,培训500余人次,引导贫困户种植马铃薯1600余亩,实现亩均增收2000余元。多年下来,王萌萌共举办技术推广活动50余场次,培训人员4000多人次。

缺销路,她就紧扣市场需求,为贫困户提供“育、繁、推”一体化的农业服务。提供有机肥、代育种苗、代耕、代保管等服务,有效解决贫困户农作物的生产销售问题。看着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,脱贫了,富起来了,有的贫困户甚至还成了致富带头人,她开心地笑了。

舍小家坚守扶贫一线

七年了,曾经同时入职的大学生村官有的转编,有的换业,只有王萌萌依然在“超期服务”。她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留给了农村。多年的扶贫工作,使她成了村民口中的“代理家长”,村里的老人更是夸她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”。

谁心中牵挂百姓,百姓就把谁放在心上。她舍不下与村民结下的深厚情谊,更舍不得她脚下深爱的沃土。面对远在省城工作的丈夫,她却有着深深的歉意。她说自己不是一个暖心称职的妻子。常年两地分居,聚少离多,即使节假日也可能需要继续在村工作。七年来,曾有两次转编和回省城的机会,她也曾动摇过,也曾想过回归“小家”生活,然而想起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,她毅然选择了放弃“小家”,继续坚守在正奋力脱贫的“大家”。

(记者胡文峰)

责任编辑:陈姝妤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加入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手机访问 | 网站地图 | 留言反馈 | 我要投稿
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
Copyright?2009-2010 Chuzhou.cn.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
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-1 热线电话:0550-3022685